学术道路
漆侠(1923—2001),字剑萍,山东巨野人。抗日战争前,在家乡读小学。少年时代的漆侠就喜欢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上小学四年级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全国掀起了一个爱国的高潮,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的故事对他的启发很大,在他的心灵中从小就埋下了长大报效祖国的思想。少年时代的理想,最终促成漆侠走上了学习历史的道路。
抗战爆发后,山东沦陷。1941年,漆侠随山东流亡学生来到四川绵阳国立第六中学读高一,这年漆侠18岁。高中其间,漆侠就读完了《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读了江藩的《汉学师承记》、皮瑞锡《经学历史》、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梁启超的《历史研究法》。高中毕业前夕,任课教师让他们写自传谈毕业后的志向,在孔子“各言尔志”的三项: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中,漆侠选择了以“立言”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由於漆侠读书勤奋,且志存高远,赢得了几位很有国学素养的老师的嘉许,并且预言“汝文十年之内必见诸国内之大报。亦能做事。”
1944年,漆侠高中毕业,经过艰苦努力,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从此开始踏上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学术道路。从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到1946年秋后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8年毕业后旋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攻读研究生,师从邓广铭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二年级时,漆侠打算学习断代史,特别是唐宋史,通读了《旧唐书》和《宋史》,引起邓广铭先生的注意,开始与邓广铭先生有了初步接触。转到北京大学读三年级时选修了邓广铭先生开设的《宋史专题研究》课,1948年成为入室弟子。作为邓广铭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他很好地继承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科的实证史学基本信念和原则。
从1947—1948年他先后撰写的论文《摧兼并(王荆公新法精神之一)》《宋代对武人的防制》《北宋元佑旧党的贬逐》《尹洙、王安石论“校事”》《李觏与孟子》《李觏不喜孟子》(上下),都是经过邓广铭先生审读或亲笔修改后发表在《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申报?文史》上。上研究生后,邓广铭先生对漆侠写作毕业论文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每项新法都要进行校订,正其讹误,补其缺漏,以恢复新法原貌”,“每项新法引起的争论,变法派、反对派的意见,都加以研究,以评论其是非”,“每项新法制订及其在实际执行中具体情况,以说明每项新法的作用,”“对王荆公新法的总评价”。由此不难看出邓广铭先生是按当时北大历史学科实证史学的基本信念和原则来指导漆侠的。
1951年漆侠毕业前夕,范文澜先生主动邀请漆侠加盟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52年,《历史教学》开展评价史可法的讨论,范文澜先生鼓励漆侠撰写文章,漆侠初次运用辩证法的理论撰成《关于史可法的评价问题》,《历史教学》在刊发的同时,并加了编者按:“关于史可法的评价问题自在本刊展开讨论后,很多读者都参加了讨论,但因本刊篇幅所限,很多稿件未能发表,现漆侠同志寄来关于史可法的评价问题一稿,本刊讨论结果,认为所提意见,均与本刊意见一致,兹特发表作为史可法评价问题在本刊讨论的结束。”
1953年,因为他人的住房问题打抱不平而被错误地打成**小集团成员,并因此受到调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处分,从此使他背上了“历史问题”的沉重包袱。后调入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因感念河北大学在他遭遇危难之际“收留”了他,从此以后漆侠一直再没有离开过河北大学。
1954年出版的《隋末农民起义》是漆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写的第一部历史学著作,这一年,漆侠31岁。1955年以万钧的笔名出版《唐太宗》。1959年出版的《王安石变法》是漆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对读研究生时期所写论文《王荆公新法研究》进行重大修订后的着作,强调“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从具体事实材料中说明:王安石变法是宋代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虚弱下的一个政治改良运动,它是地主阶级的一个自救运动。”
1961年,漆侠38岁晋升副教授。进入六十年代后,漆侠曾酝酿更大的写作计划,在当时史学界热烈研究农民战争史的流风影响、鼓舞下,“打算把中国农民战争史分卷写出,第一卷包括秦汉部分,第二卷为魏晋隋唐部分,第三卷为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部分。”
1962年以漆侠主笔,与河北大学历史系的几位教师合作完成了《秦汉农民战争史》。这一时期,漆侠还发表了《赵匡胤与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1954年)、《论李密在历史上的作用》(1954年)、《关于我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1956年)、《宋代手工业简况》(1955年)、《女真建国及建国初期的社会状况》(1958年)、《方腊的起义》(1958年)、《关于曹操评价的根本问题》(执笔,1959年)、《关于中国农民战争性质问题》(1960年)、《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执笔,1961年)、《我国封建社会中农民的经济地位》(1961年)、《关于皇权主义问题》(1962年)、《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王朝》(1963年)、《农民是地主阶级的对立派,还是地主阶级的后备军?》(1964年)、《农民战争与让步政策》(1966年)等一系列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论文。
1966年,**开始,漆侠就被《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点名批判,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棚”劳动改造。同年8月漆侠还被抄了家。自学生时代积累起来的卡片资料,包括宋代经济方面的资料在内,约300多万字,以及在研究生期间论文以外的一项副产品约十六七万字的《章惇年谱》和其他没有发表过的文稿,都被抄走。20多年的心血,扫地已尽,悉付东流。从1966—1976年十年间,漆侠没有发表一篇论文。
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以后,漆侠虽然以较大热情投入封建社会分期、农民战争性质、历史发展动力等问题的讨论,发表了《农民战争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979年)、《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1982年)、《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1978年)、《论“等贵贱、均贫富”》(1982年)、《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演变》(1983年)、《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1985年)多篇论文。1979年,《秦汉农民战争史》《王安石变法》再版;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成立于1978年,1981年、1983年漆侠先生担任两届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但是漆侠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宋史。1981年秋,为培养青年师资,教育部指定漆侠在河北大学举办全国宋辽金史师训班。1982年出版的第一部论文集《求实集》,所收宋史方面的论文已占了多数篇幅。
1978年发表《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阶段问题》,提出了中国封建时代三个阶段和两个高峰的总的理论体系。在这个总的理论体系之下,展开对宋代经济史系统而详细的论述。1987年、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漆侠呕心沥血之作《宋代经济史》上下册。1984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立项,漆侠的《宋代经济史》是该项目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独立完成的作品。此后陆续出版《两宋政治经济问题》(与邓广铭合着)、《知困集》、《探知集》以及与乔幼梅合作出版《辽夏金经济史》。此间,还发表《中国封建时代兵制的变革与封建经济制度推移的关系》(1992年)、《中国古代史记编纂形式探源》(1993年)、《从对【辽史】列传的分析看辽国家体制》(1995年)、《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2000年)等重要论文。
漆侠生前曾说若天假以10年,他要完成三部著作的撰写:《宋学的发展与演变》、《宋辽夏金史》断代史和《历史研究法》。前两部着作是为完成邓广铭先生的嘱托和遗愿,后一部则是对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的心得做最后的总结。可惜2001年11月2日,河北保定的庸医夺走了漆侠的生命,《宋学的发展与演变》22章完成了近19章的篇幅,47万余字;《历史研究法》也只是未竟的讲义遗稿,而鸿篇巨制《宋辽夏金史》的写作计划则随漆侠去了天国。
漆侠不仅是一位着作等身的创作者,而且更是一位具有学术领袖式的人物。1979年漆侠晋升教授,1982年在河北大学创建宋史研究室,成为独立研究机构。宋史研究室隶属社会科学研究所,漆侠任所长。1984年,漆侠申报的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授权点得到批准,这是漆侠学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7年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石家庄举行,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副书记李文珊、省委宣传部长刘荣惠、副部长陈万全、省委科教部长陈玉洁出席开幕式,这在出席会议的一百多位代表中引起不小的轰动,虽然那个时候省领导出席学术研讨会是件平常的事,但是省级一把手和这样众多的省级领导同时出席还是极为罕见的。
1990年,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历史研究所,仍然是独立研究机构,漆侠任所长。组建历史研究所是漆侠治史思想的一种实践,他在《关于宋史研究》一文中说过,处理通史与断代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是亦只能是:在专的基础上通,在通的基础上专。搞断代史必须以通史为基础,这是学习和研究包括宋史在内的所有断代史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他组建历史研究所的最初设想是在以宋史研究为主的基础上,设立“秦汉史研究室”、“魏晋隋唐史研究室”、“明清史研究室”。但是限于河北大学在保定的办学条件,除了1990年从北京大学引进秦汉史专家王汉昌先生之外,一直未能引进到漆侠较为满意的学者。2000年,为适应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要求,又将历史研究所改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2001年3月该中心被评为本学科唯一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因年龄关系,漆侠任中心名誉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漆侠长期担任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从1991年至2001年逝世前担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他积极组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主持和主办两次国际宋史研讨会、两次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主编7部重要的宋史论文集:1987年第四届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宋史研究论文集》(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1989年《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1991年《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1994年第六届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宋史研究论文集》、1996年第七届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宋史研究论文集》、1998年第八届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宋史研究论文集》、2000年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宋史研究论文集》。主编《宋史研究丛书》2辑15册,主编《宋史研究论丛》1—4辑。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分别于1979、1982、1983、1985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至四集,有两集即是在漆侠任研究会理事长期间编辑的。这些活动对推动国内历史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培养后继人才均做出了积极贡献。
漆侠的学术道路表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两大主流都在他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在他的同龄人和他的晚辈学者中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既受过严格的实证史学的训练,又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理论并付诸实践的学者。材料与史观的统一在他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