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朱元璋在一众亲信大臣的帮助和辅佐下,一举打败了蒙古元朝的统治,又一次统一了中华民族,使得元朝顺帝不得不率领其残余的武装势力前往塞北以躲避灾祸。之后,也正是因为元顺帝的持续骚扰,朱元璋不得不分封藩王。
他派遣自己的九个儿子分别前往边界,以武装势力戍守边疆。
但是,前有元顺帝的时时挑衅,后又有东瀛日本的大量倭寇借口上贡天朝与两国通商,随着船队来到了中国大陆。自此,北至辽宁沈阳,南至广东广州的沿海地带,都有大量倭寇聚集于此,因此,更是造成明朝百姓的人心惶惶,人民的生活和沿海的经济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之后,朱元璋为避免国力损耗,专门设置了一队官兵,负责清缴和防御日本倭寇来袭。但是,因为日本与天朝的通商没有禁止,所以,在一时之间,也没有较好的办法将安保工作做到最好。虽然,明朝有“厂”、“卫”等机构,但还是没有办法彻底歼灭日本在明朝的倭寇势力。
最终,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朱元璋则选择了最坏的办法,也给之后的明朝乃至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就是“闭关锁国”政策。朱元璋明文下令:禁止大明朝的子民再次出海,私自与日本人进行贸易者,处以刑罚... ...可以说,此时的朱元璋,为了隐忍,屎都能吃!
他最终希望,能以此将日本倭患彻底隔绝于海上。
但是,众所周知,海上的财富是无穷无尽的,那些沿海一带的居民没有了这样的天然收入,如何能够保证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这样长时间统辖下去,人民吃不饱肚子,没有可以御寒的衣物,相信,人心也就慢慢的散了,更别说什么富强民生的笑话了。
而且,中国沿海一代的海岸线很长,尤其是与日本倭寇相通的海岸线,更是长达两万多里。如果,要修整海防,并且,增派海事官兵驻守卫所的话,那么,朝廷所要付出的财力和物力是无穷无尽的。
彼时,朱元璋初登帝位,天下才稍稍安定下来,臣民百姓还没有从元明征战的烽火狼烟中回过神来,国力、人力、物力,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调整休养生息。所以,从自身角度来说,修整边防成了最为困难的事情,以至于,朱元璋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伤敌亦伤及自身的做法,就算是限制自身发展,也要将倭寇关在海的另一面。
另一方面,有大臣如常遇春等人,说:“愿意带兵,图以全国上下兵力讨伐日本倭寇,将日本这一地方小岛彻底打服,使其归入大明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一众武将跃跃欲试。”更何况,在中国历史上,不仅隋朝、唐朝,甚至,刚刚落败的元朝都曾对日本倭寇进行过战争。但可惜的是,因为元朝不事海战,最终导致,胜利的时候少失败的时候多。
朱元璋因噎废食,对日本倭寇非常忌讳。而且,他当时自持甚高,认为:日本不过是一个土地贫瘠,国力低下,百姓愚不可及的小国家,本就没有吞并的必要。最终,他竟然将日本列为大明十五个不征国之一。这相当于给十五个国家发了“免死金牌”,也为日本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何其可笑,何其荒唐!
这十五个国家分别是: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后被安南灭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浡泥国。
之前,朱元璋派遣文臣出使日本,和日本的怀良亲王进行谈判,希望能通过日本自身的管辖,将边关战事消弭于无形。但是,他们完全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日本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坚不可摧,所谓的怀良亲王也并非一言九鼎的国之主臣。
当时的日本正在闹内乱,南北分裂,怀良亲王是南朝的领袖,心机颇深。他希望明朝与日本两国之间互不干涉,断绝关系,而使臣听信了怀良亲王的一面之词,导致朱元璋判断失败,误下了闭关锁国的政治方针。
数年之后,怀良亲王因为日本内部的战争失败,身死以报国,于是,北朝的领袖也就是征夷将军源义满统治了日本。他曾与大明天朝进行了会谈,希望两国之间正式恢复邦交,并且,再次进行通商和贸易,以此,进行经济利益上的合作共赢,解决自己内部的经济和物资困难。
也正是因为如此,明朝这边的文武大臣统统傻了眼,如果,当时更加细致一点,将日本的底细打听清楚,并当机立断,是不是中国从此就多了一片疆域,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日本侵华之时?但是,事已至此,什么事情做过了就没了后悔的机会。
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左顾右盼,一念之差,导致中国错失了大好良机。
这里有人又问了,如果,元朝时期若将日本拿下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还会征伐日本吗?这里,笔者会告诉你:“会的”。但是,不叫收复日本,而是平定日本。因为,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一个朝代强盛与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领土范围要基本继承前朝。
即便版图有所收缩,但也不能大量缩水,这个观点,今天很多都是如此,古代也同样如此。
参考资料:
【《明史》、《十五个不征之国》】